朱志华出身医学世家,外祖父是当地有名的儿科医生,母亲是妇科医生,从小耳濡目染,对医生这个行业心驰神往,通过努力考入河南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初学中医,思想懵懂,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在大学期间苦学专研,见证了中医药的疗效,更加坚定了他学习中医的决心和信心。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考入广西中医药大学,拜读全国名老中医方显明教授门下,跟师五年。方老是中医泰斗邓铁涛院士的弟子,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朱志华真正进入中医行业的领路人。因机缘巧合,又跟随多位名医名家学习医术,在工作中融合各家所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9年初,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与世长辞,享年104岁,他书写的一副牌匾“铁杆中医”四个字刻在朱志华心上,他誓要继承邓老遗愿,做铁杆中医人,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作为努力方向,造福一方黎民。
朱志华曾经用十余年的时间,练习针灸技术,将针灸和中药以及推拿整脊正骨之法相融合,治疗时,各取所长,用最适合病人的方法,对症施术,效果十分显著。看到病人顽疾在中医的调理下,能够快速康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跟随全国百名优秀中医邱健行教授学习时,邱老对待病人的态度,对朱志华影响至深,他说“看病不仅仅是医病,更重要的是医人,要耐心和气的跟病人交谈,认真仔细的组方下药,才不会辜负病人的深切希望。”朱志华养成了一个习惯,坚持为每一位就诊的患者书写病例,记清楚证候变化和用药改变,让病人也能清楚的看到自己服用的是什么药,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看病时,经常会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解释病人的病情由来,从而争取患者的信任,配合治疗。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陆续收到了6面锦旗,这是对朱志华工作的认可,也是鞭策,中医之路,漫漫其修远,必将坚定的传承下去。
因病施治,疗效显著
工作期间,朱志华倡导中医药广泛参与到临床的救治中去,由于城阳区人民医院是综合性医院,各临床科室主任都是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对中医药的治疗特点了解不足,中医药应用于临床治疗十分有限。经过朱志华与临床科室主任的沟通,将中医药的特色简明扼要的向各科室主任推介,推动了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2021年2月,肝胆腺体外科收治一名胆管癌患者,行微创根治术治疗,手术很成功,但是术后肠功能恢复很慢,临床治疗14天仍然恶心呕吐,联系中医科前去会诊,根据病人情况,朱志华采取针灸和中药治疗,两天后,病人肠功能恢复顺利出院。至此,开启了中医科和外科的合作之路,目前,肝胆腺体外科术后出现的腹胀、呕吐等常见术后问题,都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救死扶伤,护佑健康
朱志华牢记医学誓言,将“大医精诚”悬挂馆内醒目位置,时常颂读。自觉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护佑人民群众健康。为了保证病人就诊质量,医院规定了预约挂号,但由于慕名而来的外地病人较多,经常中午不能按时下班,但他仍然坚持,不看完、不下班的服务理念,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外出学习途中,遇到危急病症,他也毫不犹豫,前去施救,中医治病,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凭借三指和几根银针就可以起到急救效果。作为国医馆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一支中医技术过硬,理论水平较高的团队是学科建设之本,他先后安排馆内年轻医生定期跟诊抄方,手把手教其中医外治特色技术,推动医馆内中医文化传承,鼓励大家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培养青年医生中医宣讲能力和技巧,由讲促学,由学促进,使国医馆的青年中医快速的成长起来,提升国医馆的诊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技术共享,推动发展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一人一院能够完成的,必须壮大中医药队伍,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让所有中医人都能发光发热,才能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更好。为了推动城阳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城阳区卫生健康局牵头成立了中医药讲师团,将区内的中医药人才统筹起来,朱志华是特聘讲师团之一,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到社区卫生院、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学校等进行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推广中医药养生文化,为城阳区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