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法制网11月3日讯(通讯员 王佳丽)一座城市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法治的支撑。
完善对企服务保障措施、开辟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创新移动端互联网庭审模式、建立递进式商事纠纷化解模式……今年以来,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大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打出一套强有力的“法治组合拳”,护航企业发展,营造了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问企所需,精准把脉对症开方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司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护航作用越发明显,企业发展急需更精准的司法助力,渡过“疫”关。
今年,环翠区法院强化司法担当,主动拉近法企距离,组织系列“进企业、送服务、促发展”等走访活动,先后到山东汇泉工业有限公司、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市鸿安建筑集团等40余家企业走访,解读法院为企服务措施,听取企业的司法需求和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并结合企业实际从实质性化解纠纷方面给予法律指导和建议。针对2021年度涉诉10件以上企业,全面梳理企业涉诉原因并提出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规范经营、防范风险。这样主动靠前的定制化服务,大大促进了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基于前期走访工作,环翠区法院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出发,印发《服务保障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17条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8条意见》,支持保障实体经济发展措施落地落实,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1-7月共审结商事纠纷1900余件。同时,完善破产案件办理机制,针对破产管理人选任、预重整案件审理等制定文件4件,适用破产简易程序审结破产清算案件2件,高效推动构建良性市场秩序。
急企所急,迅速解封助企“重启”
疫情的发生使商品的经营流动受限,很多合同无法正常履行,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如何妥善审理此类纠纷,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是环翠区法院每名法官都在思考的问题。
“如果没有及时完成解封,我们公司损失就大了,感谢环翠区法院的快速高效!”近日,环翠区法院特事特办,在原、被告企业已达成和解的情况下,跨部门协作快速为正处于融资关键时期的山东某建筑有限公司解封被冻结账户,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获得原、被告双方企业的赞誉。从收到原告申请解封相关材料到解除账户查封,仅用时2小时。
如此高效,是环翠区法院开辟涉企纠纷绿色通道,从立案、调解、审判、执行各个环节全面压缩办理用时的结果。今年1-7月,共推动4733件涉企纠纷实现快立快审快执,法定期限内结案率99.88%。
云上解纷,智慧法院助企脱困
在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居家隔离,企业一度停工停产,对人民法院依法化解纠纷也带来较大的影响。对此,环翠区法院充分运用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多措并举全力抓好审执工作。
“当事人是否同意本调解协议的内容自各方签名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同意”“各方达成调解,请当事人核对笔录,无误后在手机屏幕上签字确认。”今年3月,环翠区法院通过微信小程序“山东法院互联网法庭”,组织位于山东、河北、天津三地的当事人在线参加庭审。庭审当天,17万元货款到位,纠纷案结事了,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复工复产时所面临的资金困难问题。
据了解,为进一步拓展便捷诉讼服务渠道,环翠区法院增设了5个互联网法庭,创新移动端互联网庭审方式,完善金融智审平台功能和工作流程,以科技赋能推动各类纠纷智能、便捷办理,全面减轻当事人“诉累”。截至7月底,全院共进行互联网庭审3894件次,被确定为“金融云庭智审平台试点法院”。
多元递进,商事解纠的“环翠模式”
企业打官司,最看重的就是方便快捷。为此,环翠区法院建立多元化递进式纠纷化解模式,让企业能够最快及最大限度通过法治途径解决纠纷。
赵某与张某本是关系要好的生意伙伴,但却因琐事发生口角,积怨愈深,自2021年底,二人相互起诉对方。承办法官了解到情况后,便将两案结合起来一并进行调解,耐心细致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提出多项可行的调解方案,再根据双方意见逐一调整,最终使双方当事人放下芥蒂、彻底解开了心结——双方当庭达成书面调解协议并撤诉。
越来越多的矛盾能够从专业化角度得到及时化解,很多纠纷在诉讼前就能得到妥善解决……一切都得益于环翠区法院建立的递进式纠纷化解模式。法院依托三级诉调对接平台,借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威海市酬和商事调解中心、威海市环翠区中小企业协会调解工作站等22家调解组织对接,对不同纠纷类型进行定向分流,使更多纠纷在诉前高效化解,诉前调解成功率达42.7%。6月9日上午,金融纠纷调解室在环翠区诉讼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短短月余,已化解金融纠纷50余件。
营商环境好不好,每个案件都是试金石,每个利企举措都是企业的“定心丸”。下一步,环翠区法院将进一步找准司法服务企业的切入点、着力点,高效回应企业需求,精准助力企业成长,使司法环境切实成为营商环境建设的硬核竞争力。
|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