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lfzzk@126.com QLFZW@126.COM 新闻热线: 0531-82068506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分 站:济南|青岛|东营|威海|烟台|淄博|潍坊|临沂|济宁|枣庄|莱芜|泰安|德州|日照|聊城|滨州|菏泽
商务频道:三农频道 | 旅游频道 | 汽车频道 |艺术频道 | 招商频道 | 律师频道|娱乐频道 | 社会频道 | 文化频道 | 新浪微博
您现在的位置: 齐鲁法制网 >> 资讯 >> 法制前沿 >> 正文

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时间:2012/12/17 作者:张荣贵 曲… 文章来源:齐鲁法制网

  齐鲁法制网讯 近年来,医疗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情况比较突出,在这些案件中,涉案人员的违法行为给国家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同时也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结合查办的案件研究发生在医疗系统中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对策。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人民安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疗系统中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现象群体化,串案窝案突出。医药卫生领域业务广,涉及部门多,呈网络分布,一旦有犯罪发生,往往是窝案串案。

  (二)作案时间长,犯罪次数多,金额大。由于此类案件属于医药系统多年来的“潜规则”,作案时间一般较长,有的长达十几年,最短的也有三、四年。

  (三)贿赂犯罪突出。该类案件主要发生在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疗用品的采购和使用上,属于医疗系统内的商业贿赂案件。

  (四)社会危害性尤其严重。一方面导致老百姓看不起病,使加剧了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导致少数医生多开药、滥开药,老百姓不能放心看病,严重的还会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二、医疗系统中职务犯罪的原因

  (一)监督机制不健全,落实力度不够。虽然各医疗单位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业务工作规章制度,但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致使规章制度不能落实到工作中,导致涉案人员漠视纪律、法规,大搞权钱交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法制观念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医药卫生领域工作人员大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他们法制观念淡薄,对收受贿赂,大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加之多年来医疗系统内一直有这种“潜规则”的存在,使医药工作人员“理所当然”地收取钱财。也正是这种侥幸心理,使他们一步步陷入犯罪泥潭,最终身陷囹圄。

  (三)利益驱动,见利忘义。部分医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将收受贿赂视为必要业务费用的错误观念,甚至养成了主动索取贿赂的恶习。少数采购人员和医生,形成了哪种药品回扣高,就大量购进哪种药品,就给患者开哪种药品的习惯,把职权变成了摇钱树。

  四、预防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

  根据医疗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提出几点建议:

  (一)健全机制,加强监督。一是要完善监督机制,严格监督责任。进一步修订完善监督机制,增强可操作性,明确监督对象,落实相关责任,保障依法行政、合规办事。二是全面推行医疗器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实行阳光操作,规范采购行为,确保采购活动公正、公开。三是严格选人用人标准,把好用人关,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考核,积极实行定期轮岗制度。

  (二)建立社会化联合防控体系,有效遏制医疗系统职务犯罪高发趋势。一是医院方应建立处方权资格审查制度。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评定处方的合理性,约束医生的执业行为。二是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三是加大社会舆论监督,重树医务道德体系。再强大的打击力度,也比不上自我道德约束的力量。同时为了扭转普遍在医务工作者中潜在的“法不责众”、“待遇补偿”心理,检察机关要加强对医疗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遏制。

  (三)强化教育,提高素质。加强宗旨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重树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职业美德,自觉抵制权钱交易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廉政教育,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做廉洁勤政的表率。加强法制教育,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警示教育,以案释法,警钟长鸣,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职务犯罪的重大危害,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四)强化措施,加快改革。加快医疗改革,营造“不必犯”的良好环境。实行“医”“药”适当疏离,并采取措施使医生的服务价值得到市场体现,逐步从“以药养医”转变为“以医养医”。同时建立医师协会,进行行业自律,对违反者除予以处罚外,还要进行行业惩戒,对严重者,可宣布其为行业禁入者,做到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

文章录入:QL    责任编辑:赵硕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招聘英才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9-2018 qlfz365.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法律顾问 曹德金主任 版权所有 齐鲁法制网  

    鲁ICP备10208562号-5  网警备案编号:370100290016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