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lfzzk@126.com QLFZW@126.COM 新闻热线: 0531-82068506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齐鲁法制网 >> 资讯 >> 案件讲述 >> 正文

大数据助推食品安全“从业禁止”落实有力

时间:2023/8/9 15:25:41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齐鲁法制网

  齐鲁法制网8月9日讯 2019年以来,某商店老板刘某在明知其所购进性保健品中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物质情况下,仍然在其经营的商店内秘密放置并对外销售。2020年9月23日,刘某因犯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在刑期结束以后,刘某仍继续持有并使用原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事食品经营活动。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135条“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规定,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2023年4月,办案检察官结合以上线索情况,获得了运用大数据搭建“食品安全从业禁止”类案监督模型启发,实现快速自动排查公益诉讼案件,切实提升大数据法律监督工作质效。为此,乳山市检察院与威海大数据平台合作,建立数据对接端口,搭建“数字检察”系统,将刑事犯罪人员数据分别与食品经营许可数据库、行政处罚数据库碰撞,提取未被从业禁止、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线索,提取刑事犯罪判决以后又获取食品经营许可审批的线索。经数据分析比对,精准筛查出监督线索50条,推动开展类案监督3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3份。同时,针对办案中发现的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信息不畅问题,向有关部门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促成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食品安全领域行政执法质效。

  接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职,对涉案46人分别启动从业禁止行政处罚,对3家市场主体依法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对1家市场主体依法撤销食品经营许可证。7月20日,乳山市检察院联合乳山市法院、乳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乳山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共同出台了《关于建立“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了日常联络、信息共享、联席会议、支持配合、案件会商,案件移送等六项机制,为食品药品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配合、堵塞从业禁止监管漏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机制保障。该监督模型成效覆盖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行业市场准入许可和社会治理三大领域,全维度拓展公益诉讼检察类案监督空间,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犯罪从业禁止全链条、全行业、全过程法律监督实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本案中的刘某等46人,在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时实施了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明显属于法律规定的食品禁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食品安全要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对食品安全犯罪从业人员的依法监管关乎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通过数字监督模型进行数据碰撞,堵塞食品安全领域从业禁止监管漏洞,依法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文章录入:QL    责任编辑:杨莉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招聘英才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及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授权协议,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山东法讯传媒新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31)82068506 投稿邮箱:qlfzw@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2068766 举报邮箱:1051608000@qq.com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第156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10917号 济网警备案编号:37010029001638号